□时报记者 胡生敏
江苏无锡,是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全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之一,综合实力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青海海东,是黄河上游新丝绸之路节点新城,是全国年轻的地级市之一,担负着青海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的重任。
一东一西,两个各具特色的城市,两个相距千里的城市,因东西部协作紧紧相连。
2016年,中央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作出了重大安排部署,确定苏青两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无锡市对口帮扶海东市,到2020年实现现行国家扶贫标准线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自此,无锡和海东,相隔千里却心手相牵,践守了一个相约5载的“山盟海誓”。
近两年来,无锡、海东扶贫协作探索出了一条“输血与造血结合、支援与合作并举”的道路,东部支援西部,先富带动后富,开创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
援建帮扶?情深意更长
近几年,海东市各行各业都取得了新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青海省委、省政府和海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也是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帮助的结果,其中江苏省无锡市的对口帮扶无疑是海东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7月20日,记者见到海东市扶贫局局长助理、无锡援青工作组成员戴震乾时,他正忙着整理贫困户相关资料。2017年4月,他挂职任海东市扶贫局社会扶贫科长并兼任青海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交流合作与研究中心主任。
接到任务后,戴科长就和工作组其他4名成员首先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深入了解海东市的地理环境、产业布局、城市建设、扶贫重点等基本情况,吃透摸准各部门、各行业的发展现状、工作情况,深入思考海东最适合发展什么、最急需什么、当前重点是什么。工作组边走访边请教边思考,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赖和尊重。
“援青不是休闲旅游,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来了就要好好干,一定要对得起海东人民。”戴震乾说。
每一位援青干部心中都抱着同样的想法。每一位援青干部的背后,都有一个无私奉献的家庭。他们告别妻儿老小,来到了海东这片热土。
“从太湖之滨到雪域高原,虽然环境变了,工作内容变了,但能够参与到脱贫攻坚这一党心所向民心所依的工作中 ,将是人生难得的经历。在今后的挂职期内,我将紧紧围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助学助医等要求,积极工作,尽责履职。”戴震乾简单的话语讲出每一位援青干部的心声,他们正是这样,凭着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在脱贫攻坚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着。
自对口帮扶工作启动以来,两市不断密切对口帮扶关系,实现多层次的互访,达成2.74亿元的合作协议。2017年,先后两批次落实8800万元对口帮扶资金,实施循化县旅游产业等61个扶贫产业项目,全市22所学校、7所医院与无锡市学校、医院分别确定了结对关系,双方对口协作关系不断加深,两市间的交流合作开创了新局面。2018年,再度落实对口帮扶资金9300万元,一批新项目正在落实中。
产业帮扶、劳务帮扶、教育帮扶、卫生帮扶……一系列举措不仅对海东市产生了全方位的、深远的影响,更如春风细雨般滋润着海东市173万各族儿女的心田。这一系列的行动中,凝聚着无锡650万人民对海东各族群众的深情厚谊,这份情谊在海东各族人民的心中铸造了一座爱心丰碑!
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勇攻坚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当地百姓最渴望什么,帮扶力量就提供什么。无锡海东扶贫协作瞄准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突出“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携手奔小康、动员社会参与”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真正让贫困人口有获得感。
海东市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位于互助县五十镇南部,属半浅半脑山深度贫困地区,有129户484人住在沙沟山山梁沟坡间,生产生活极为不便。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班彦新村,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建设情况,勉励村民抓好生产、就业,脱贫致富。在习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班彦新村在一砖一瓦中建成。2017年1月,班彦村129户群众陆续搬迁,住上了新家,实现了“搬出大山去,拥抱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易地扶贫搬迁,需要有后续的产业支撑和持续的经济收入,才能真正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班彦新村的129座混凝土浇注的砖房院落,改善了129户贫困人口的居住环境,也为建设村级光伏扶贫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场地。青海省光电资源十分丰富,村民的屋顶、村民的猪舍可以安装建筑一体化分散式光电装置,安置区广场和零星空地可安装高效的自主追踪式光电装置,一个贫困人口集中安置区就可以建设成为一座光伏电站,可以建成一个为当地百姓创收益、谋福利的光伏工厂。
作为我国最早从事光伏电站投资运营的江苏振发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企业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召,主动提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成为无锡对口帮扶海东扶贫事业的先行军,全资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的班彦新村建设村级光伏扶贫项目。为此,无锡工作组将该项目列入《江苏省无锡市“十三五”对口帮扶青海省海东市扶贫协作规划(2016-2020)》社会参与帮扶项目。企业自筹资金1600万元,装机容量2MW,年发电量约300万度,每年为班彦村111户贫困户带来27.5万元收入,项目运行20年,可为每个贫困户增收5万元,累计实现扶贫金额550万元,增加了班彦村百余户贫困家庭搬迁后的经济收入。
亲戚越走越近,感情越处越深。今年以来,无锡工作组已累计联系无锡市29家企业来海东考察投资环境,接待6批次社会组织赴海东开展爱心捐赠活动。截至6月底,实现两地人员互访805人次;全面推进教育医疗对口帮扶,协调东部优秀教育人才赴海东进行教育交流3批24人次,联系西部教育骨干赴东部开展专题培训或随岗学习3批65人次。在去年两市教育部门确定的22对学校结对帮扶的基础上,今年教育结对帮扶范围进一步扩大,其中,惠山区由原来结对帮扶的8对8,增加到18所帮18所。同时,协调两地医疗对口帮扶工作,在疑难病义诊和远程医疗合作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如今,在河湟大地上,一件件、一桩桩的帮扶实例不胜枚举。
人才+产业 扶贫更有力
今年5月,在乐都挂职区政府办副主任刘军的积极引荐下,前洲商会企业无锡市施宇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乐都区农牧局、寿乐镇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在乐都投资甜叶菊种植项目。
甜叶菊,以“甜”著称,从甜叶菊中提取的甜叶菊素被国际上誉为“新型糖源”、“植物糖王”和“最佳天然甜味剂”,特别针对三高肥胖人群,食用安全,有降血压、软化血管、辅助降脂降糖,促进消化等多重功效,而且它的抗逆性强,病虫害少,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广,好种植、效益高,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
记者看到,在土官口村,村民的地里不仅有现代化的拱棚,还有农业技术专家全程指导甜叶菊种植。
“作为青海省首批引种试种基地,预计今年种植甜叶菊每亩纯收入大概在2000元。通过采取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统一收购销售的方式,和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解决了甜叶菊种植销路难问题。”刘军说。
在基地一侧,几名贫困户及留守妇女,正在给甜叶菊锄草,田间穿梭着她们快乐而忙碌的身影。“今年种植成功后,就打算多种几亩,我们只管种,技术和销路都不用愁!”农户熊晓凤满怀希望。
近年来,无锡海东两地加强人才交流培训,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将海东634个贫困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项目列入“十三五”帮扶规划,2017年度投入帮扶经费286万。同时,大力推进就业扶贫,充分利用无锡的产业优势和丰富的用工需求,积极搭建平台,精心组织,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到无锡就业。今年初,无锡市新吴区、惠山区、滨湖区等人社部门组织了30多家企业为海东市提供了2500多个工作岗位。招聘会上,总共有400多名海东人达成了求职意向,目前赴无锡企业工作的有12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7人。
有一种情谊叫心手相牵,有一种激励叫共同发展。目前,海东市已与无锡市搭建市、县(区)、乡镇和村四级对口帮扶工作体系,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携手奔小康一体化推进工作机制,用真情演绎了一曲对口帮扶的动人乐章。
民和县在脱贫攻坚中与无锡市滨湖区确立的对口扶贫协作项目已到位资金1664万元。其中中川乡特色养殖、民和奶产业扶贫基地、带薪在岗实训、贫困村创业致富人带头培训等9个项目已经实施。同时,无锡滨湖千人游民和首发仪式的启动,开启了两地旅游协作发展的新征程。循化县也积极与梁溪区联系沟通,拓展双方教育、卫生、人才、经济等领域合作。今年上半年“恒隆一心”、“汉慈永兴嗣慈善基金会”等9个社会公益组织和部门到循化县开展捐赠活动,捐赠了160.25万元的“爱心牛”、生活用品、文具、助学金、书籍等物品。无锡市锡山区委、区政府向化隆县捐赠电脑100台,无锡“阳光善行志愿团”社会公益组织向化隆县塔加中心学校捐助了500套冬衣和500双鞋子,价值折计20万元。同时,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2批共146人。无锡市惠山区大中型企业与平安区展开用工对接,解决平安区青年就业难问题。今年以来,两地人社部门组织两场招聘会,两地总工会对接了“关爱·圆梦”大学生暑期勤工俭学活动,目前到无锡企业工作的共有15人。
合作越来越多,道路越走越宽。如今,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理念正在源源不断地输入海东,真正让海东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对口帮扶带来的实惠,扶贫协作之花已在广阔的高原大地上多彩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