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经济
民和县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77365.net:http://www.gshhsd.com    来源:    创建时间:2017/4/25 8:49:06    

近年来,民和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之道,围绕“绿色屏障、绿色河谷、绿色城区”的建设目标,按照“先易后难、先近后远,政府推动、社会参与,规划引领、分期实施”的工作方针,坚持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精心谋划,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二五”时期,完成造林、县城绿化41.4万亩,新增林地2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8.5%,较“十一五”末增加5个百分点,宜居环境明显改善。南大山省级森林公园成功获批。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全县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程实现全覆盖,省级卫生县城创建顺利通过复审验收。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和污染源监控中心等全部建成,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3%,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县城空气优良率达73%。县城周边煤炭交易市场规范化管理、砂石料场治理、矿山与河道生态修复得到全面强化。切实加强与兰州市红古区等毗邻县区的区域合作及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境内黄河干流官亭断面保持Ⅱ类水质,湟水河民和桥出省断面水质达标率83.3%

----强化生态保护制度建设和责任落实。结合我县实际,成立了民和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出台了《民和县“十三五”生态建设发展规划》《民和县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民和县“十三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同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分解落实了县国土、水务、林业等各成员单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并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建立了生态保护工作联动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为县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科学化、制度化的基础保障。

---扎实推进区域生态保护。一是加强河道和排污治理。按照“污水处理全覆盖、垃圾集中全回收、排污费用全征收、管理工作全天候、流域砂厂全关停”的工作思路,以河道垃圾清理和采洗砂治理、矿山整治、南北山绿化、水污染综合治理为抓手,制定并完善了湟水流域河道开采规划,明确划定禁采区域。定期对湟水河河道和松树沟、巴州沟、隆治沟三条主要支流涉及的14个乡镇的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对生活、生产及混合排放口进行了综合整治。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力度,推行精细化管理,督促做好设备维护,保障污水处理正常运行,做到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积极推广集中养殖、集中治污,改进养殖方式,鼓励生态养殖。同时,开展农业清洁化生产技术推广,减少农药和化肥施用量,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二是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和县城绿化工作。目前,生态区域保护面积达到81.08万亩,退耕还林造林22.91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林面积3.19万亩,封山育林25.35万亩,飞播造林3.47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面积81.08万亩,营造高标准生态防护林6.1286万亩,低效林改造0.075万亩,补植补种0.5661万亩,幼林抚育0.3975万亩。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43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152.57公顷,水保造林1867.05公顷,经济林281.94公顷,封禁1250.58公顷,石谷坊13座,完成总投资1783.71万元。其中,2016年完成造林2.76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9100亩,绿化县城3万平方米、新农村40个,义务植树100万株。

---着力推动生态保护区域创建。“十二五”末,我县国控断面民和桥主要超标因子氨氮年均浓度下降了5.6%,湟水河整体水质逐步转好。一是投资8796万元在全县22个乡镇126个村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共修建污水管网76.2千米,污水处理站7座,公共卫生厕所59座。二是全县312个村实施了环境卫生保洁工程,实现了保洁工程全覆盖,并通过人员、经费、机制三落实,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有效改善了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特别是官亭、中川、西沟三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满坪新建、西沟凉坪、中川峡口等三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示范村;中川中学等5所学校被命名为绿色学校并进行了挂牌。

---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力度。一是全力改善环境基础设施。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8526.59平方米,在日处理污水7000吨的基础上新增污水处理5000吨,出水水质由一级B提升到一级A标准,COD理论年削减量715吨,目前设备运行正常。县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项目已完成投资900万元。争取到湟水河、巴州河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500万元,目前项目正在实施。总投资1745万元、占地525亩、设计库容70万立方米、日处理垃圾量180吨的县城垃圾填埋场,已正式通过省住建厅无害化处理登记评定验收,无害化处理达到省Ⅱ级卫生填埋场标准,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二是扎实做好环境监测点位、断面及相应工程措施。2016年我县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监测点位有2个,其中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1个(西沟水源地),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个(峡门水库);2016年地表水国控水质监测断面有2个(大河家断面、民和桥断面)。饮用水源地监测从2017年开始委托青海金云环保有限公司完成检测;地表水水质由海东市环境监测站监测;2016年环境空气监测点位1个(民和县环境空气自动站),现已委托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检测,县环保部门按技术规范和时限要求完成了数据传输、空气质量周报和月报任务。三是全力做好重点污染源监测。2016年我县有国家重点污染源企业6家,其中排放废气4家(即民和文宏科技磨料有限公司、青海恒利达碳化硅有限公司、青海西部水电有限公司、民和祁连山水泥厂);排放废水1家(即青海民和威思顿精淀粉有限责任公司);污水处理厂国控监控企业1家(即民和县清湟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自2016年起,国控重点监控企业每年4次的监督性监测由海东市环境监测站和县环境监测站已监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