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567.1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6.2%;实现旅游总收入170.42亿元,增长28.2%。较之数字更振奋人心的是,全省旅游产业增长势头强劲,全域旅游正迸发创新活力。
年初以来,我省旅游业及各相关方面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战略,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丰富旅游项目,拓展旅游业态,补齐发展短板,努力实现空间上由城市向乡村、由平原向山地、由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延伸;时间上由一季向四季、由白天向全天延伸的全域全季全时旅游新格局,努力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持续打造大美青海,努力建成旅游名省”的战略目标。
盛夏7月,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空气清新、景色宜人,上千亩的山坡上种满了薰衣草、海棠、榆叶梅、红刺玫瑰等观赏性植物,阳光下,五颜六色的花朵,甚是好看,这里就是边麻沟的“花海农庄”。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民俗旅游,边麻沟村花海景区以原生态的山林河谷为依托,打造出自然与人工设计相结合的乡村旅游景区,既保护了生态的原生性,又使村民通过发展旅游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全村已发展起农家乐和民宿共55家。最近正值花期,到边麻沟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6月份每户农家乐平均增收1000元,旅游带动服务业的效益不断凸显。
今年以来,我省牢固树立“青海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就是青海”的观念,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实现产区变景区、民房变民宿、劳动变体验。
目前,青海之窗文旅城、循化撒拉尔水镇、贵德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湟中药水滩项目策划方案初稿形成,重启茶卡盐湖光影度假区项目,青海旅投汽车租赁服务有限公司首批70辆自驾车到位……涌现出了一大批像茶卡盐湖、湟中卡阳、大通边麻沟、龙羊峡小镇等全新的旅游景点,青海旅游业发展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全域旅游青海模式的发展图景日渐清晰:从单一产品向全新创意、融合创新延伸,推动传统资源向新型业态转变;由观光娱乐向休闲度假深度旅游延伸,实现富民、富村、富省;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实现附加值的不断提升。
烤羊肉、羊脖子、羊肠面、羊杂面、酸奶、酿皮……7月15日,首届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大赛暨西宁美食节盛大启幕。这是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深入挖掘特色美食文化,展示浓郁地方风情,打造特色美食旅游品牌,提高大美青海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拉动全省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带动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新动能。
傍晚时分,众多个棚分布在唐道637商业区;商家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吸引着过往的行人,景象甚是壮观;车行道上汽车川流不息,小吃街上行人熙熙攘攘;省内外游客摩肩接踵,场面热闹非凡!
作为青藏高原腹地的旅游胜地,青海旅游季节性明显,暑期旺季时游人如织,旺季一过游人大幅减少。如何让旅游业延时发展?为此,全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上,我省首次提出“全域景区化”旅游发展新理念。
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在地域辽阔、生态环境脆弱、旅游资源富集多样的青海,通过发展全域全季旅游促进旅游产品多元化,从建设单一的景点景区转向建设美丽乡村、旅游小镇、风情县城、知名旅游城市等全域旅游目的地,推动省内大众游和省外高端游,力争使我省旅游在全国有一席之地。
近日我省印发的《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促进全季旅游发展,鼓励和扶持全季、全时旅游项目,重点推出一批冰雪、徒步等旅游产品和民俗、节庆活动。着力发展冬季海西旅游项目,以大柴旦温泉、哈拉湖、水上雅丹等资源有效弥合冬季旅游不足的短板。加快提升黄南“於菟”节等冬季旅游民俗活动水平……
瞄准青海旅游资源优势,青海全力向全域全季全时游迈进,旅游业正在成为青海发展的绿色产业。(邢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