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 民和诗画
杨琪昌文章:时代的穿越和交通工具的发展
77365.net:http://www.gshhsd.com    来源:    时间:2018年04月21日    

□/杨琪昌

  从过去乡间的羊肠小道到今天纵横交错的村级水泥路,从笨重燃煤机的火车穿过史纳村,到今天的高速铁路飞驰的子弹头,从老鸦峡鹦哥嘴的驮道到甘青高速路的畅通,民和,这个回族土族聚居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的交通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除了憧憬交通将带来的变化,也忍不住回首民和地区交通道路的点滴历史。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几位老民和人一起穿越时光,重温那些年民和地区交通工具及其道路的蝶变。

  马车时代,回味艰难困苦的岁月

  今年84岁的范长令老人,每当谈及过去,总是无限感慨。他曾当过马车夫,和别人从甘肃窑街贩运缸、盆之类的家什,运到古鄯、马营等地贩卖,以度生计。喜欢作诗的范老,回忆当时的艰难生活和赶着马车运送的情景,他曾做过一首诗《马车夫》:吆过一道梁/又吆过一道梁/吆声在山谷里震荡/鞭声在山谷里回响;车儿负着重载/马儿细颈拉长/数不尽的坎坎坷坷/踏不完的碎石泥浆;一路上轮巅辕摆/一路上车阻马晃/吆声和鞭响中的苦行/都是进与退的较量。

  单车岁月,自行车陪他记录了民和变迁

  年近七旬的电力退休老职工燕国才,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沟乡南垣村,他是第一个购买“飞鸽牌”自行车的,当时,他在民和县西沟乡广播站工作,那时县乡村道都是土路沙路,一般都是当地百姓组织义务维护,那时,最佳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由于上班地点离家远,燕国才不是骑自行车就是步行。他说,以前自行车需要凭票购买,他记得很清楚,那是人生中的第一辆自行车。上世纪70年代,自行车和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被称为“三转一响”,是每个人眼里的“四大件”,也是家庭美好的一个象征。但想要得到“四大件”中的一件也并不简单,因此,当燕国才能拿到那辆永久牌自行车时,开心得不得了,当地人们更是羡慕不已。

  后来,在民和县文化馆工作的杨正荣也买了一辆自行车,他那个时代,交通车辆不是太多,从民和县西沟乡南垣村到县城上班,从县城骑自行车回家很方便,自行车当时也普及了,在民和县街道就有守车铺,一辆自行车看管一天收5分钱。一眨眼,上世纪九十年代,他身边不少朋友陆续更换了交通工具,有开电动车的,也有开私家车的,而退休后的杨正荣能却仍旧骑着他的自行车,四处感受民和地区的新变化新风貌,到90年代,自行车悄然退出人们的视线。

  摩托时代,乡村百姓好潇洒

  上世纪90年代,马穆萨、冶尔海买等十名农村的回族金老板,到果洛玉树挖金子,挣了不少钱,于是从川口买了十辆幸福牌摩托车,骑进了西沟乡,飞飘在川官柏油大道上,显的多么潇洒,多么显赫。马穆萨清楚的记得那车都是红色的嘉陵牌,为了学车,他和同伴们还特地去民和县城参加培训并考取了驾照。也就是从那时起,他的出行工具变成了摩托车。

  “当时觉得骑摩托车特别拉风,我有时会骑着摩托车去柏油马路上兜风,风在耳边呼啸的感觉太好了!”马穆萨说。

  上世纪90年代初,民和县路面交通还没有那么拥堵,即使是下班时间,骑摩托车在马路上也非常顺畅,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摩托车开始变多,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摩托车已成为民和县普通百姓最常用的交通工具。

  私家汽车,享受快乐的日子

  民和县供电公司退休职工冶生贵,在2003年就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私家车。那时候,民和县城的私家车慢慢多起来,供电公司是个收入比较稳定的单位,接二连三的员工们购买起自己喜欢的小汽车。

  “十几年前,路上很少有汽车,大多是拖拉机和摩托车。”冶师傅说,当时的私家车不多,民和的车流不大,相当年即使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车辆都可顺畅通行。自己单位也只有几辆私家车,完全不用担心停车位的问题。后来随着汽车的普及,私家车越来越多,出租车也越来越多,道路渐渐开始拥堵。”

  “这十多年来,民和地区的汽车越来越多,也见证了民和地区道路的变化。尽管常常会遇上堵车,即使有时为了避免拥堵而选择绕道而行,但现在的民和街道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汽车拥挤,时常堵塞。我们相信,在慢慢地道路建设中,民和的交通会越变越顺畅。”

  现在,私家车在农村越来越多了,几万元到十几万元,对农村勤劳奋斗的小伙子们不再是难事,出行驾车,这是新农村的新生活。

  火车时光,动车出行更方便

  上世纪70年代,那时候的交通网络远没有现在发达,如果想出远门访友探亲,乘火车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以前的卧铺票非常少,普通人基本买不到,一般能买到坐票就不错了,坐票也会很快卖完,那就只能卖站票了。以前的客运火车大部分都是绿皮车,无空调,硬座,乘车环境也不如现在。

  从绿色而斑斓的长龙变成白色的子弹头,车的时速从当年的每小时五六十公里飙升至每小时两百多公里,对于老干部范长令来说,这些年来火车的变化快得让他有些目不暇接。

  “高速铁路修在家门口,去一趟兰州或西宁,坐动车只用半小时,以前的大家乘坐火车是因飞机票贵,汽车车次少,而现在的大家乘坐火车则是因为火车车次多,动车更迅速便捷,出门旅游的也比以前多了。”范长令说。